基孔肯尼雅热疫情地区
1、基孔肯雅热疫情分布如下:全球流行情况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,后扩散至非洲 、亚洲、美洲及欧洲。截至2025年6月 ,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,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非洲:有坦桑尼亚、南非 、肯尼亚、法属留尼汪岛等,2025年法属留尼汪岛报告超9万例 。
2、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分布在佛山 、广州、中山、东莞 、珠海、河源、江门 、阳江、肇庆、清远、深圳和湛江等地。佛山是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,其中:顺德区的乐从镇 、北滘镇、陈村镇等地均有病例报告,且病例数量相对较多。
3、基孔肯雅热的季节性明显,主要在夏秋季节流行 ,尤其是在热带地区,全年都有可能 。疾病传播与伊蚊活动密切相关。在非洲,疫情往往呈现周期性 ,每隔3至4年或更长时间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,这可能与灵长类动物间的病毒传播以及动物的免疫状态有关。
4 、基孔肯尼亚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,其名称源自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 ,意为“令人弯腰屈背”,这个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其典型的症状 。病患在感染病毒后,主要表现为肌肉和关节的剧烈疼痛,伴随发热、恶心和呕吐等症状。这种疾病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 ,当时在坦桑尼亚南部的尼瓦拉州首次暴发。
5、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),是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ungunya virus, CHIKV)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。1952年 ,该病在坦桑尼亚首次被确认暴发,随后于1956年分离出病毒。其主要通过伊蚊传播,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 、皮疹和关节疼痛。
6、基孔肯尼亚热的临床表现通常在感染后2至12天内显现 ,平均潜伏期为3至7天 。进入急性期后,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: 发热:起病突然,伴随寒战 ,体温可高达39℃,病人会感到头痛、恶心 、呕吐和食欲不振。初始发热一般在1至7天内消退,部分患者可能在3天后再次出现轻度发热 ,持续3至5天恢复正常。
疫情报告
疫情报告制度:遵循属地原则:疾病预防控制机构、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,一旦发现法定传染病,应按规定的时限、内容 、程序和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。报告责任:任何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的人,应立即向附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。
疫情报告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当面报告: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乡级动物防疫组织可通过当面报告的形式 ,直接向上级机构或相关部门报告疫情。当面报告需作详细记录,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文字报告:文字报告是正式、详细记录疫情状况的手段 。可用于全面分析和研究疫情,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重要依据。
传染病防治法对“疫情报告”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执行职务人员的报告职责:疾病预防控制机构、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执行职务人员 ,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其它传染病暴发、流行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,必须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。必须按照国务院或其卫生部门规定的报告内容 、程序、方式和时限进行报告 。
甘肃省定西市外省返回者,一律自费集中隔离3天
甘肃省定西市对于外省返回者,无论其行程码是否带星、健康码是否为绿码 ,以及是否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均实行“3+2 ”的管理政策,即3天自费集中隔离加2次核酸检测。这一政策是由定西市卫健委制定的 ,旨在加强疫情防控,确保属地管理。政策背景:甘肃省及定西市在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时,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 。
甘肃多地要求低风险返甘自费隔离3天的内容 ,最早的报道可追溯到6月1日从浙江杭州返回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王先生身上,而当时的疫情地区管控标准:定西市对于所有外省低风险地区回来的都是实行3天自费集中隔离,原因是疫情防控都是属地管理,每个地方因城施策 、因策管控。
收费。甘肃定西市对于所有外省低风险地区回来的都实行3天的自费集中隔离政策 ,因此只要是回定西,就有人将他们接走,不管是不是来自低风险地区 ,也不管健康码绿码、行程码不带星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,一律要求自费集中隔离3天,每人花费1000元左右 。